分類標籤

生殖 (26) 筆記 (15) 營養 (11) 複習 (11) 細胞 (10) 神經 (9) 顯微鏡 (9) 分類 (7) 演化 (7) 討論單 (7) 運輸 (7) 遺傳 (7) 環境 (6) graduate (5) 校園 (5) 滲透 (5) 野外 (5) 酵素 (4) 作業 (3) 微生物 (3) 緒論 (3) B1ch1 (2) 參考資料 (2) 國一 (2) 教學心得 (2) 構造 (2) 生理 (2) 科學方法 (2) 網路教學 (2) 解剖 (2) LIS (1) fiito (1) 內分泌 (1) 公衛 (1) 分生 (1) 分組合作 (1) 卡漫 (1) 周圍神經 (1) 呼吸 (1) 惡搞 (1) 班級經營 (1) 生物寫作 (1) 研習 (1) 站務 (1) 競賽 (1) 西藥 (1) 課程計畫 (1) 資優課程 (1) 閱讀 (1)

遺傳編年史

l  1865年瑞士化學家米歇爾從病人的膿細胞中分離出核酸的成份。
l  1879年,德國生物學家弗來明在細胞核內發現了染色質。
l  1903年,美國細胞學家薩頓則發現,細胞染色體的活動方式,與1865孟德爾所描述的遺傳因子極為類似。因此,是否染色體就是遺傳因子呢?

一般來說,生物的染色體數目總是少於性狀表現的數目,所以科學家推測,遺傳因子應該存在於染色體上,也就是說在一條染色體上,會帶有許多不同的遺傳因子!

1909年,丹麥的植物遺傳學家約翰遜開始以「基因」取代「遺傳因子」一詞。

l  1910年,美國遺傳學家摩根藉由果蠅的研究,終於證明了基因的確是存在染色體上。

然而,其真正確立DNA是遺傳物質的,是兩組科學家的重要貢獻。

l  一位是英國生物學家格里夫茲所進行細菌轉型實驗,另一組是赫希與蔡斯兩位科學家進行的噬菌體實驗,他們相繼地證實了DNA才是真正的遺傳物質,而不是蛋白質

激勵組織的階級制度

為了激勵個別的努力

不過以小組成就當成晉級依據。

直銷的階級制度 可以用來參考一下

組員  組長  小老師  助理  助教  教授

至於權限及責任則要思考一下

生物讀書會

回不去了……
分組活動會上癮。

先講重點  有短文使用很方便

紀錄一下今日課輔流程

一、分組抽文章
每則為大概1張半A4的生物小故事

二、告訴小組任務
自己必須全文讀過才討論
每組的所有組員都要上台
可分段分享內容
鼓勵使用黑板
不能唸逐字稿
先完成討論和練習的組先登記發言

組長抽題 帶4份影本給組員共同閱讀
觀察了一下活動中
學生活動 (無指令下)
1  安靜讀
2  有組長開始會幫忙落後組員畫重點
3   段落分工互相練習講解
以上為自然形成的默契

大圖與學生複習講解

先說最近上課的方式
1、講解並筆記與工作書
2、小組內討論與練習講解
3、產出……就是小組上台演示教學

基本、就是讓學生把聽懂的互相教學、如果學生有會錯意、在討論中就能修正、最後上台講解的部分有些同學還滿享受的

討論過程我和分點數給熱烈積極的組別、發表和補充也是樣。點數優勝組、配合榮譽集點。

其實沒有華麗的教學活動或是道具
但是過程中大家都能參與
我也能評量學生哪裡搞錯我說話的內容

不過複習的班級一直沒執行

而今天我看到網路老師分享生物大圖
我想把我它蒐集下來讓學生討論後講解。

未來當然是讓學生自己完成大圖
之前是失敗過啦
還要在派簡單一點的任務